功能薄膜团队简介

作者: 时间:2025-06-23 点击数:

功能薄膜团队由四位博士、副教授组成,主要研究方向是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、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及物性分析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等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各1项、校级科研项目2项,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。

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是团队顺应时代发展的转型方向,主要解决汽车、无人机等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低能量密度问题。团队现已建成完整电池制备平台(球磨机、压片机、真空封装机、冷等静压机、高温烧结炉、真空退火炉、抛光机、磁控溅射镀膜机、涂布机)、完整电池性能测试平台(恒温蓝电测试系统)以及部分机理分析平台(电化学工作站、原子力显微镜)。该方向当前主要通过对电解质片研发、正极研发、负极研发、叠层界面改性四个方向,分阶段、分步骤提升电池充放电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,最终实现商业化生产。团队目前掌握了LATP氧化物电解质片低成本制备技术(同等性能下,自制2元、市场价80元一片),正努力推进超薄(100微米以内)氧化物电解质片制备技术(该电解质片目前市场买不到),同时我们也在开展LLZTO电解质片的制备技术研究,该电解质片具有高离子电导率,是动力电池氧化物电解质最佳候选材料。

【团队成员介绍】

宋红莲,201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,理学博士,副教授,绵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。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,主讲《原子物理学》《光学》等课程,研究方向为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辐照效应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、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各1项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4项,发表SCI论文30余篇,教研教改论文2篇,立项经费76万元。2023年评为绵阳师范学院师德标兵、优秀教师,获得第十六届绵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。指导学生物理知识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人,省级特等奖1人。

孙森,202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,工学博士,讲师,主讲大学物理。固态电池实验室负责人,研究方向为固态锂电池制备。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,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,获准国家发明专利5项。指导学生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、省级大创项目2项、校级科研项目2项。

李雪冬,2011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,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,工学博士,副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: 凝聚态物理、功能材料、铁电薄膜、红色文化课程思政。近年来主持市厅级教改项目3项,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,教改论文多篇。主要承担《大学物理》课程。2021荣获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普通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项。2020-2021学年度荣获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。

何健,理论物理硕士研究生,副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的光学特性分析,主要承担《光学》、《大学物理》、《基础物理实验Ⅳ》等课程的教学教研及光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。2017-2018年度荣获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,近五年发表SCI论文2篇,教研论文1篇。

ICP备案号:蜀ICP备05006457号-1 蜀ICP备05006457号-2 蜀ICP备05006457号-3  川公网安备 5107040211002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