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书记寄语】:物理学(师范类)带你探索万物原理,成长为教育英才;投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,追逐前沿科技浪潮,期待你的加入,共赴知识盛宴,书写璀璨青春!
【院长寄语】:探物理师范,析万物至理,育杏坛桃李;逐电子前沿,驭科技浪潮,书青春华章。愿与诸君同游学海,共谱华年!
绵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聚焦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,目前开设有物理学(师范类)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,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学院,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与发展优势。
物理学(师范类)专业秉承百年师范教育传统,其前身为1979年创立的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教育专业(专科),2002年招收本科生,2006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,培育出大批基础教育骨干力量。2026年,专业将再度升级,开启学科教学(物理)研究生培养,持续为物理教育领域输送优质人才。
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源于1987年创立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(专科),于2003年起开展本科人才培养,是四川省“卓越工程师”计划资助专业,2016年面向国际招生,累计培养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千余人。
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教职工40余人,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人、博士16人,学生926人,包括职教本科197人,以及来自南非、老挝等国的60名留学生,形成多元化学科育人格局。
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,学院以“三全育人,五育并举”为核心理念,构建OBE成果导向的培养模式,创新打造“本硕留”贯通式人才培养路径,形成“校企协同+科教融合”的特色育人闭环。通过教学、科研、创新创业、学科竞赛的四维联动机制,全面夯实学生专业基础,强化实践创新能力。 物理学已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;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年获得四川省“卓越工程师”计划资助,2019年获批绵阳师范学院校级应用示范专业;2021年被立项为校级一流专业,同年成为学校首批工程技术教育认证培育专业;2023年被立项校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专业。
物理学专业在传承专科时期“养成教育”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,以团队为引领、建平台为支撑、立制度为保障,构建“三三三”长效机制;夯实学生基础、拓展实践、强化实战,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。已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。
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绵阳科技城,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,融合课程群、工程案例等多元模式,嵌入前沿科研成果,深化校企联合实践,形成 “产教融合、书证融通、赛教结合、多元协同” 的专业特色,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应用与创新实践能力。
学院实验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,建有基础物理、近代物理、数字电路、模拟电路、电子工艺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,形成覆盖多学科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,充分保障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需求,支持信号与系统、计算机组成与原理、计算机网络、通信原理等30余门课程线上线下实验实践。
学院大力推进科研团队建设,组建核废料处理研究中心、计算物理研究中心、科学教育研究中心、仿真实验中心等多个科研团队,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。
物理学专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大力提升新时代师范生专业技能,近三年来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项200余项,范围覆盖师范技能、物理实验创新、物理学术、生命之星等专业或者跨学科领域;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"以赛促学"培养机制,近三年斩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、省级120余项,覆盖数学建模、电子设计、人工智能算法、工业机器人等核心领域,在"挑战杯""互联网+"等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。
40余年来,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万人的优秀人才,桃李满天下。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为中小学、高校、教育行政机关骨干,许多已成为教授、博导、特级教师、正高级教师、领导干部;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多成为通讯、电子等企业事业单位技术骨干,许多已经成为高校校外硕导、博导、中高层干部或者商界精英。